国际学者张讚国 担任本院传科系客座教授
记者韩舒容/报导
曾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张讚国,今年九月首度来到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交大传科系)担任一年的客座教授。张讚国教授不仅是一位拥有丰硕研究成果的着名国际学者,同时也有充足的新闻实务经验,并且持续地在扮演公民记者的角色。这次张讚国教授来交大从事教职,想必也能以他在公民新闻耕耘的经验和成果,替师生们带来不同的视野。
旅居港美后,想法和视野更开阔
谈及张讚国与传播学之间的关联,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在张讚国旅居国外前,他曾在联合报当了三年记者,之后,便到了美国德州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他的教职生涯就此展开,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待了整整二十年。但一待待了太久,发觉在同个环境下多了一点惰性,于是张讚国便想转换跑道,到新的环境展开不同的人生,因此来到了香港城市大学。
在香港的七年,对张讚国而言,是特别印象深刻的一段时光。当时香港的社会氛围,加上因为授课《公民新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让他开始投身于公民新闻报导。此外,他也认为透过亲身采访的方式,走遍大街小巷,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社会脉动,并且认识一个城市。
去年,张讚国回到台湾准备在此定居。这次回来,虽然台湾的媒体生态已经与三十多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每个人都能很自由的表达意见,有些人甚至觉得太过自由,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而是象征台湾是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能够容许多元的声音存在。因此这次有机会能来到交大授课,也希望能过透过不同层次的讨论,触发同学们思考,表达多样化的见解。
张讚国以身作则,盼学生关心公共事务
年过半百的张讚国,对新闻的热爱依旧不止息,他不只是一名学者,也在新闻产制上不遗馀力。平时,他与妻子以公民记者的身份,一起在「PeoPo公民新闻网」上发布影音报导,从公民的角度出发,制作出有意义的新闻。他说:「我的原则是,如果公民记者可以做得好,那一般商业媒体的记者就没有道理做的那么差。」因此他自己拍摄、剪辑新闻,这几年下来,也总共制作了一百多则报导。
此外,张讚国从事媒体实践的方式也不仅仅如此而已,他也会投稿到新闻媒体,如「风传媒」,以一些理论概念撰写评论文章。张讚国认为,对不同人来说:「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名词,不同的解读,或者不同的视野、不同可能的后果。」虽然每个人对于报导的解读不尽相同,但至少他为这个社会尽了一份心力,做一个知识份子应做的事。
但这份心力不能只停留于此,更要传承下去。对张讚国而言,此次来交大授课最大的用意,便是希望能透过他为期一学期《公民媒体与社会》的课程指引,让学生能够学会多反省一下,培养出批判思考的能力。并在以理工见长的交大,鼓励学生主动关心身旁的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