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攬國際學者張讚國 擔任本院客座教授

  • 2017-10-03
國際學者張讚國 擔任本院傳科系客座教授
                                                                             記者韓舒容/報導
 This is an image
曾任教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傳播學教授張讚國,今年九月首度來到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交大傳科系)擔任一年的客座教授。張讚國教授不僅是一位擁有豐碩研究成果的著名國際學者,同時也有充足的新聞實務經驗,並且持續地在扮演公民記者的角色。這次張讚國教授來交大從事教職,想必也能以他在公民新聞耕耘的經驗和成果,替師生們帶來不同的視野。
 
旅居港美後,想法和視野更開闊
談及張讚國與傳播學之間的關聯,可不是三言兩語能夠道盡。在張讚國旅居國外前,他曾在聯合報當了三年記者,之後,便到了美國德州大學攻讀博士。畢業後,他的教職生涯就此展開,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待了整整二十年。但一待待了太久,發覺在同個環境下多了一點惰性,於是張讚國便想轉換跑道,到新的環境展開不同的人生,因此來到了香港城市大學。
在香港的七年,對張讚國而言,是特別印象深刻的一段時光。當時香港的社會氛圍,加上因為授課《公民新聞與公民社會》的關係,讓他開始投身於公民新聞報導。此外,他也認為透過親身採訪的方式,走遍大街小巷,能夠更真實的感受到社會脈動,並且認識一個城市。
去年,張讚國回到台灣準備在此定居。這次回來,雖然台灣的媒體生態已經與三十多年前的情況大不相同,每個人都能很自由的表達意見,有些人甚至覺得太過自由,但他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而是象徵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的社會,能夠容許多元的聲音存在。因此這次有機會能來到交大授課,也希望能過透過不同層次的討論,觸發同學們思考,表達多樣化的見解。
 
張讚國以身作則,盼學生關心公共事務
年過半百的張讚國,對新聞的熱愛依舊不止息,他不只是一名學者,也在新聞產製上不遺餘力。平時,他與妻子以公民記者的身份,一起在「PeoPo公民新聞網」上發布影音報導,從公民的角度出發,製作出有意義的新聞。他說:「我的原則是,如果公民記者可以做得好,那一般商業媒體的記者就沒有道理做的那麼差。」因此他自己拍攝、剪輯新聞,這幾年下來,也總共製作了一百多則報導。
此外,張讚國從事媒體實踐的方式也不僅僅如此而已,他也會投稿到新聞媒體,如「風傳媒」,以一些理論概念撰寫評論文章。張讚國認為,對不同人來說:「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名詞,不同的解讀,或者不同的視野、不同可能的後果。」雖然每個人對於報導的解讀不盡相同,但至少他為這個社會盡了一份心力,做一個知識份子應做的事。
但這份心力不能只停留於此,更要傳承下去。對張讚國而言,此次來交大授課最大的用意,便是希望能透過他為期一學期《公民媒體與社會》的課程指引,讓學生能夠學會多反省一下,培養出批判思考的能力。並在以理工見長的交大,鼓勵學生主動關心身旁的公共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