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青年人才 客委会座谈在交大

  • 2015-01-08
留住青年人才  客委会座谈在交大
记者陈祥豪/报导
  青年离开家乡到都市打拼,似乎是台湾过去经济发展的缩影。但随着传统村落产业凋零,加上年轻人在都市生存不易,其中有许多人看到了机会,反而选择回到家乡,使得返乡的潮流崛起。而传统客家庄要怎么面对逐渐流逝的生机,要怎么吸引后生子弟愿意回乡打拼,进而保护和活化式微的传统文化和产业呢?一月六日「客家青年政策座谈会」新竹场在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举行,会中学者、学生,以及来自客庄的文创和农业工作者齐聚一堂,就客委会如何拟定客家青年人才政策,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客委会希望透过补助客家青年,帮助他们走过毕业后青黄不接的时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客家文化,活化客庄。
 
  「客家青年政策座谈会」由元智大学教授丘昌泰、刘阿荣等学者主办,希望透过公开座谈会来讨论客家青年政策内容,广纳各方青年的意见,自去年底开始陆续在各校举办。丘昌泰首先解释政策内容,补助的青年对象系指十八到三十五岁,而客家青年的定义相当广阔,从血缘关系的「属人主义」、居住地区的「属地主义」,到泛指愿意服务客家文化及族群的「属事主义」都包含在补助范围之内。此外,该计画的重点在规划大学生进入客家相关企业实习、客庄的假期打工,毕业后则有相关的创业补助。
 
交大客家文化学院副教授罗烈师第一个提出回应。他认为应该加强海外客家社区服务的项目,此外还有长期的潜力人才培育计画,并让年轻人自己执行营队和计画,放手让年轻人自己做。客家文化学院院长张维安也补充,在客庄创业应该建立在了解故乡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唯有先了解并复振客家文化,才有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言。
 
  来自芎林乡的乡民代表郑昱芸则质疑,他们有一群人已经自发性地在地方耕耘许久,但却未感受到来自客委会的实质重视,客委会对于补助的落实和决心是否够坚定?交大族群文化研究所硕三的林美辰直言,自己在竹北六张犁的生活和研究经验中,当地直接地面临到农地被征收的问题,希望客委会在保护客家庄的行动上可以更加积极。新竹县议员周江杰更直接点出,过去的计画都被庞杂的计画书、核销等流程给绑架,希望之后的计画可以将这些流程简化,让资源可以让更多人受惠。此外也提到强化学术单位的合作,以及指出客庄普遍基础建设不足的缺点,这些若可以改善,势必会增加年轻人投入客庄的意愿。
 
  参加的各界代表对于十八到三十五岁的补助范畴多有意见,认为应该放宽,否则将扼杀了三十五岁以上有心投入客庄建设的乡亲。另外也有与会者陆续反映客家青年和客庄生存所面临的许多燃眉之急,例如不当的休耕政策、土地征收和基础建设缺乏等等。
 
    座谈会最后由教授刘阿荣作结,表示会收集与会者的宝贵建议,并期待下次能有新竹官方的代表能与会,让民意更直接的传递。
 
    本场座谈会坐无虚席,显现出客家乡亲对于相关政策的关切与重视。与会的学者包括交大客家学院院长张维安、交大人社系副教授罗烈师、元智大学社会与政策科学系教授丘昌泰及刘阿荣等,并由中央大学客家学院教授王俐容主持。到场的来宾尚包括桃园市客家事务局局长蒋絜安、新竹县青年农民联谊会会长曾扬景、竹县农会总干事温碧诚、竹东镇代会副主席郑朝日,和新竹县绿党议员周江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