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魅水:《噤聲之界》的田野及其地理/歷史觀,講者:梁廷毓(當代藝術創作者)
靈山魅水:《噤聲之界》的田野及其地理/歷史觀
講題|靈山魅水:《噤聲之界》的田野及其地理/歷史觀
時間:2024.12.3 週二晚18:30-20:30 (開放參加,無需報名)
-
摘要|在《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裡的北臺灣淺山 地帶,充滿各種的界線與關係維度,尤其是地形因素下形成的原漢人群分佈, 讓死亡的條件總是內建在地形之中。尤其散佈於臺三線兩側的無頭屍骨、墓塚 與神祠,總是糾纏於歷史上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衝突——「獵首」與「食番肉 」的時空情境和環境脈絡,形成各種因主觀情感轉化而生的歷史觀。本次分享 將從《噤聲之界》於客庄與部落的田野經驗開始,逐步將原漢人群雙方各自所 肯認的信仰、超自然性與物理世界本身等同起來看待,試圖理解雙方所認定的 物理世界本身,是如何以前者為基礎來形成對世界「真實性」的認識,並且和 地形、靈魅、記憶等各種非人力量相互牽引。另一方面,則進一步思考不同人 群之間的錯解、理解和諒解,乃至於「和解」,如何與超自然的「靈魅」產生 非線性的交纏,持續縈繞著人群、地方社會與國家之間對於「和解」的想像與 進程。最後,反身回視自身的書寫實踐所面對到的界限,及其可能與不可能。
-
講者簡介|梁廷毓,當代藝術創作者。近年的「斷頭河計畫」(2017年至今)聚焦 於計畫型藝術及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 勢中的超自然鬼魅與漢人、原住民互動之歷史和記憶。寫作曾獲國家文化藝術 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獎助(2020)。學術發表散見於《中外文學》、《漢 學研究》、《臺灣文獻》、《臺灣風物》、《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館刊》、《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與《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