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林劉家古文書物寄存陽明交大客家文化學院 學術界與民間合作創新例
文/彭紫妍(人社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首度與私人合作,於11月20日於本院舉辦「芎林劉家古文書物寄存儀式」,無償接受在新竹縣芎林鄉開發史上,佔極重要地位的劉承豪派下子孫——芎林鄉代劉名揚以及祭祀公業劉阿別共同寄存的22件古書和文物(圖一)。其中乾隆時期官隘警示用銅鑼、原住民頭目籐帽、槍枝用火繩圈(圖二)等,是乾隆末年期間原住民大舉進攻九芎林關隘,戰敗落難而逃所遺留下的古文物,最古老的已有236年的高齡歷史。考量到沒有收藏空間和專業的技術,劉名揚先生決定將家傳寄存在本院的圖書館特藏室,並期望將來古文書物全面數位化,公開展示、出版於學界,希望有利客家文化的研究工作(圖三)
芎林鄉代劉名揚先生在演說中感性表示(圖四),現今社會的高科技資訊一直在擴充,然而台灣的人文素養仍舊十分匱乏。劉先生回憶小時候在與曾祖父母(阿太)密切互動的過程中,才得以建立起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認同,這是在求學、工作階段無法獲得的珍貴文化資產;同時也認識到雖然客家是一個被創造、建構出來的族群,但是卻能夠在台灣發揮的淋漓盡致,進而演變成深厚的客家族群意識。最後,劉先生感嘆傳統文化以及史料的保存不易,以及老一輩與後輩之間缺乏交流所造成的文化斷層,因而懷著感恩的心情,感謝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願意無償收留、保存劉家古文物,身為客家文化學院在職專班校友的劉先生更對本院寄予厚望,希望劉家古文書物數位化之後能夠在各界發揮學術價值。
院長黃紹恆表示,關於劉家古文書物如何保存,第一個做法是謹慎保管;第二個做法是開始做修復,將修復條件一一列出且逐項落實;第三個做法是將古文書物全面數位化。劉名揚先生允諾在數位化之後將公開提供給各界做使用,成為公共共享的學術文化資源。而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身為文史資料的保存單位,將它們進一步展現在大眾面前也是本院的職責所在,因此之後會在網絡上發行電子檔,讓這些珍貴且意義非凡的古文物能夠有亮相的機會(圖五)。至於實物展示方面,黃紹恆院長表示有鑑於文史資料保存、修復不易,因此是否展示實物還有待商榷。